關於外公,關於堂妹,也關於死亡與成年

一個人出生了,人們並不知道他的未來,卻說恭喜恭喜。一個人死去了,人們並不知道死後世界,卻說可惜可惜。 ——三毛

Posted by 海帶綠豆湯 on August 2, 2022

我想,可能是大人們也都還沒有學會如何接受死亡,如何面對至親好友的猝然離世,所以世界上才有了喪禮。

一種辦給活著的、幸存者的儀式。

因為逝者已逝,活著的人帶著離別的感傷繼續活著。

喪禮是一次給生者的心理諮商。司儀用一兩張紙說盡過身者的一生,允許生者在葬禮上痛哭、放肆哀傷。這是成年人世界難得的放縱與任性。

喪禮是一場告別與思念的交接儀式。設靈、大殮、出殯… 沒有好好地同死亡告別,就沒有辦法好好地開始思念。葬禮幫助人們告別,好讓人們開始純粹地思念。

喪禮之前,是告別;喪禮之後,是思念。

雖然我並不能夠完全理解成年人的世界,也會在成年人喜歡辦的大部分儀式上感到尷尬或走神。思緒飄向天上,與天空中的風箏線🪁一起,纏纏繞繞、飄向遠方。

And that our faces pass away, just like the water. 人死了,就像水消失在水中。
—— Another Death, Jorge Luis Borges

任何故事,都需要有一個結局。活著的人似乎都喜歡有結局的故事,討厭無疾而終。

那大概,這樣的結局,或許也不錯。生者花錢買一份完整的結局,一份足以支撐成年人繼續往前走的心安理得。

逝者不會感知到任何眼淚與哀思。花圈輓聯,和燒掉的金銀紙紮,他們也都不會收到。

喪禮、出殯、下葬。入土為安、化作春泥或是沈落大海。

活著的人們滿意就好。

因為很多時候,能夠滿意,就已經很好了。

End of a life. It is like reading a book at close of day; one reads on, not seeing that the light is failing, and then suddenly as one pauses for a moment, one finds the light has gone; it is quite dark and looking down again at the book one cannot see, and the page is meaningless.
—— A Writer’s Notebook, Maugham